酒店一次性用品使用频率对成本影响显著,下面从直接成本、间接成本两方面分析:
直接成本
采购成本:使用频率高,意味着消耗快,采购量就大。若酒店入住率高,客人对一次性用品使用频繁,像牙刷、牙膏、梳子等洗漱用品,每天大量消耗,酒店需频繁采购,采购量增加可能因批量优势使单价降低,但总体采购资金支出会大幅上升。相反,使用频率低,采购量小,虽单次采购资金少,但可能无法拿到优惠单价,长期看单位成本较高。
库存成本:使用频率高,为保证供应,酒店需保持一定库存。库存占用资金,增加资金使用成本,还可能产生仓储费用,如仓库租赁、保管人员工资等。若库存管理不善,出现积压过期,会造成浪费,增加额外成本。而使用频率低,库存量相对少,库存成本也会降低。
间接成本
采购管理成本:使用频率高,采购次数频繁,采购人员需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市场调研、供应商谈判、订单处理等工作,增加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。同时,频繁采购可能导致采购流程繁琐,增加出错概率,如采购数量错误、产品质量不符等,带来额外成本。使用频率低,采购管理工作相对简单,成本也会降低。
运输成本:使用频率高,采购量大,运输频次可能增加,运输成本包括运费、装卸费等也会相应提高。若供应商距离远,运输成本影响更大。使用频率低,运输频次少,运输成本相对较低。
酒店一次性用品的安全标准主要依据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》(GB 15979—2024),核心内容包括:
原材料卫生:需符合食品级或接触性材料安全标准,禁用有害物质,如不得使用荧光增白剂、重金属超标等。
生产过程控制:需在洁净环境中生产,采用环氧乙烷等有效灭菌工艺,包装需密封且标注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消毒方式等信息。
产品性能指标:
物理性能:如塑料一次性餐具需符合GB/T 18006.1标准,无异味、不变形、耐高温。
微生物指标:菌落总数、致病菌(如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)需符合GB 15979—2024的限量要求。
储存与使用管理:需存放在干燥、通风、避光处,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;开封后需在规定时间内使用,禁止重复使用。
此外,酒店需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,建立进货查验制度,并确保一次性用品符合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》要求。